公募“出海”15周年之際,基金公司全球化布局的腳步不斷加快。近日,中國證監會核準嘉實基金在香港設立嘉實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今年以來,匯添富資產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獲準設立,睿遠基金和永贏基金旗下子公司相繼在香港開業,興證全球基金申請設立香港子公司也獲受理。
業內人士認為,公募基金實力不斷壯大,設立境外子公司是其實施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隨著近些年“走出去”與“引進來”需求的不斷提升,公募基金境外子公司在幫助境內資金實現全球資產配置的同時,也為境外客戶提供了投資中國市場的便利渠道。
公募境外子公司逾20家
公募“出海”始于2008年。彼時,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在香港設立機構的規定》,明確了基金公司在境外設立、收購或者參股經營機構的條件及程序。2022年,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支持符合條件的基金管理公司“走出去”,依法設立境外子公司,提升服務境外投資者及全球資產配置的能力。
作為首家由內地公募基金公司在香港成立的子公司,南方東英于2008年正式成立,為內地資管機構布局海外市場“開了頭炮”。此后,易方達、匯添富、博時等頭部基金公司紛紛加快步伐,在香港接連“落子”。
今年以來,公募海外布局的腳步不斷加快。年初,永贏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香港開業;3月27日,睿遠基金香港子公司——睿遠基金(香港)有限公司正式開業;3月29日,證監會批復,核準匯添富基金以自有資金出資,在新加坡設立匯添富資產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6月6日,興證全球基金申請設立境外子公司的材料獲證監會接收。近日,證監會核準嘉實基金在香港設立嘉實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境內公募基金公司設立的境外子公司合計超過20家,不少公司甚至成立了2家或2家以上境外子公司,業務范圍也從中國香港市場拓展至美國、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業內人士認為,設立境外子公司是公募基金實施國際化戰略的重要步驟。
除了設立境外子公司,多家公募基金還在積極申請QDII資格。證監會官網顯示,截至8月11日,目前正排隊等待獲批QDII業務資格的基金管理人共有7家,分別為方正富邦基金、中金基金、信達澳亞基金、安信基金、諾德基金、睿遠基金和財通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其中,安信基金、諾德基金、睿遠基金和財通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申請均為今年提交。
海外市場機遇與挑戰并存
在業內人士看來,公募基金境外子公司的設立,一方面打開了其境外業務的拓展空間,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公司的整體競爭力。不過,對于境內公募基金來說,“出海”并非易事,在與眾多海外資管巨頭的競爭中,公募基金境外子公司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睿遠基金(香港)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首席投資官萬青坦言,香港資產管理行業競爭激烈。一方面,香港是國際知名的資產管理中心,各路機構競相在香港展業,具有香港9號牌照的資產管理公司超過2000家;另一方面,香港人口約700萬,本土市場的需求相對有限。
“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國際大機構無論在品牌、平臺、經驗,還是在人才、資金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勢。此外,港股市場以海外資金為主,在投資者構成上機構占比較高。同時,做空、孖展(Margin)、衍生品等各類金融工具得到廣泛使用,相比A股市場,港股市場的波動性更大。”萬青稱。
博時國際代總裁連少冬表示,與外資巨頭相比,中資資管機構在非中國資產和復雜衍生工具方面的投資能力、品牌建設與市場營銷,以及人才培養與激勵機制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某公募基金境外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在“出海”過程中曾遇到市場競爭激烈、機構客戶獲得成本較高以及海外市場人力成本高昂等困難。“通常來說,基金公司有兩種應對方式:其一為高舉高打,持續投入,堅持到開花結果;其二為審慎發展,結合市場情況,等待合適時機,抓住契機獲得發展??傮w而言,機構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
萬青表示,面對競爭激烈和國際化程度高的市場和行業環境,公募境外子公司須構建起核心競爭力,這樣才能獲得長遠的發展。
“走出去”與“引進來”需求不斷增長
業內人士認為,公募公司設立境外子公司既可以為境內投資者提供更好的全球化投資服務,還可以為海外投資者帶去投資中國市場的機遇。
滬上某公募基金人士表示,近些年,境內資金“走出去”、境外資金“引進來”的需求不斷增長,公募香港子公司憑借自身專業能力,可以滿足內資企業與內地居民的境外資產配置需求,同時也能依托香港市場,為境外客戶投資中國境內市場提供服務。
某資管公司QFII業務負責人坦言,很多海外資金通過購買公募境外子公司產品投資境內資產。此外,這些公司也能為海外資金提供投資中國市場的定制化產品,類似專戶服務。
此外,有業內人士表示,近些年,中東資金有大舉流入中國市場的趨勢,許多公募境外子公司希望發揮自身優勢,承接這部分資金。興業證券最近的一份研報顯示,全球十大主權財富基金中有4家位于中東地區,分別是阿布達比投資局、科威特投資局、沙特公共投資基金和迪拜投資公司。
中信證券推算,以沙特、阿聯酋、阿曼、卡塔爾和科威特作為樣本國家,未來進入中國權益市場(含A股和H股)的潛在中東增量資金每年約有200億元。“未來全球資金會不斷增配中國市場,中東主權財富資金也將持續流入中國市場。”銳聯集團創始人兼首席投資官許仲翔稱。
來源:上海證券報